常用的化肥施肥方法与技巧

 常用化肥及使用方法

  (1)氮肥:常见肥料包括尿素、硫酸铵和硝酸铵。它们是供应快速氮的主要肥料来源,也是植物合成蛋白的主要元素之一。浓度低于0.1%的溶液可用于制备,过量会导致植物脱水和死亡。

  (2)磷肥:过磷酸钙和磷矿粉是磷的来源之一,有助于花芽分化,加强植物根系,提高植物的抗寒性。它们的肥料效果缓慢,很少用于盆栽花卉。复合磷肥常用于花卉栽培中获得磷。追肥过磷酸钙时,先加水50-100倍,浸泡一天晚上,取上述澄清液浇水。

  (3)钾肥:钾是植物灰分的主要元素。钾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,是植物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。常用的钾肥包括氯化钾和硫酸钾。使用时,可制备浓度小于0.1%的溶液。

  (4)复合肥:复合肥种类繁多,是指含有氮、磷、钾或其中两种元素的化肥。常见的磷酸二氢钾、俄罗斯复合肥、二铵等,在追施过程中可配制0.1|-0.2%的水溶液。最近,肥料制造商还推出了一些花卉专用肥料,如观叶花卉专用肥料、木本花卉专用肥料、草本花卉专用肥料、酸性土花卉专用肥料、仙人掌专用肥料、盆景专用肥料等,可在花卉市场销售,可按说明使用。

  (5)微量元素:微量元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消耗较少。一般来说,土壤中所含的微量元素足以满足花卉和植物生长的需要,但有些植物由于缺乏微量元素而失去绿色和斑叶。如果花缺铁表现为失绿;缺硼表现为顶芽停止生长,植物矮化,叶形变小;缺锌表现为失绿和小叶病。施用浓度:硼肥叶面喷施浓度为0.1%-0.25%,锌肥喷施浓度为0.05-0.2%,钼肥喷施0.02%-0.05%,铁肥喷施浓度为0.2%-0.5%,锰肥喷施浓度为0.05%-0.1%

  关于“合理施肥”

  1、合理施肥,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,是实现高产、稳产、低成本的重要措施。合理配合,促进有机肥与化肥、氮磷的配合,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。

  有机肥营养丰富,肥效慢;化肥分浓,见效快。特别是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,通过微生物形成腐殖质,可以改善土壤结构,使其松散、柔软、透气,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,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护水分和肥料的能力。化肥能提供微生物活性所需的快速营养,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性,促进有机肥分解,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有机酸,有利于土壤中不溶性营养物质的溶解。因此,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,可取长补短,相互调整,充分发挥这两种肥料的作用。

  有机肥一般氮少磷多,与氮肥配合一般反应良好,与磷肥配合,会影响磷肥的效果。因此,除了土壤中特别缺乏磷外,还可以施用少量的磷肥,一般来说,有机肥和磷肥最好分别施用在不同的领域,以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。

  二、因土施磷,看地定量

  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磷肥是否有效和大小的主要因素。要充分利用磷肥,必须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行区别处理。

  土壤有效磷在20-40PPM之间,是一种缺磷土。夏播作物施磷肥效果不稳定,秋播作物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,一般增产10-20%,甚至更高。大部分是当季没有施用有机肥,或者有机肥量少,或者每年施用有机肥,复种指数高,水分供应充足,土壤养分消耗量大的中等肥力田。在这种土壤中,一般每亩施用30公斤过磷酸钙,必须配合氮肥。

  土壤有效磷超过40PPM,属于磷丰富的土壤,磷增产不明显。这是每年施用大量有机肥的肥料,但不施用磷肥。对于播放时间较晚的回茬小麦,应特别注意施用。

  作物幼苗期是磷需求的关键时期。幼苗期缺磷,后期迫肥难以补救。因此,磷肥应尽量作为基肥或种肥早期施用。如果没有时间作为基肥和种肥,应尽快开沟施用,施用后浇水。

  磷肥后效较长,不需要每季度施用作物。它应该集中在最好的茬口上。例如,在小麦、玉米、谷子等轮作区域,应在小麦上施用磷肥,玉米和谷子可以利用其后效。在小麦(或油莱)和水稻轮作区域,应在小麦(或油莱)上施用磷肥,水稻利用后效。绿肥和双季水稻轮作时,应施用足够的磷肥;磷增氮,早晚水稻利用后效。

  三、根据各种作物的肥料要求,合理施用

  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营养类型、品种和数量。

  首先要看作物的肥料特性,如小麦、水稻、玉米、高梁、糜子、谷子等。,需要更多的氮、磷和钾。氮肥应以施用为主,磷和钾肥应根据土壤条件配合使用。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固氮,但需要更多的磷和钾。土豆、烟草、大麻、甘蔗、甜菜等。,被称为“喜钾作物”,应特别注意在缺钾土壤中施用钾肥。

  其次,这取决于作物的肥料需求。玉米、高梁等作物生育期短,肥料需求大,肥料应高于其他谷物作物。小麦茎软,氮肥用量过高,容易引起倒伏。根据西北农业学院士肥组的多点试验,每亩尿素产量显著增加,经济效果相对较高。

  四、掌握关键,适时施氮

  基肥、种肥和追肥是施肥的三个环节。有机肥和磷肥应以基肥和种肥为主;氮肥应结合基肥、种肥和追肥,掌握关键时期,充分发挥氮肥的作用。

  根据西北农学院士肥组的试验,小麦大田需氮的关键时期是苗期。苗期施氮可促进盘根分蘖,为丰产奠定基础。因此,以前重量相同的氮肥(重施种肥和冬前追肥)效果好。玉米喇叭日期需氮量大,追施氮肥可使棒大、粒多、粒重。氮肥数量相同,分为四份,种肥拔节肥备用一份,喇叭口肥用两份,增产效果最高。根据全国各地的经验,早稻一般需要分蘖肥重、穗肥稳定、粒肥补充、前促、中控、后补。除重视分蘖肥外,晚稻还应注意壮尾肥。棉花应轻施苗肥,稳施营肥,重施花铃肥。拔节肥、孕穗肥应重施谷子。总之,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实践,探索当地作物施氮的高效期。

  五、深施肥,保肥增效

  “肥料施土,一亩顶二亩”。深施肥料可以减少损失,提高肥效。

  农场肥料深施,肥料分布在整个耕层,便于作物吸收,减少养分挥发损失,使土肥融合,培养地力。因此,深度施用农业肥料可以显著增加产量。西北农学院土肥组试验,深施6-7英寸土肥,平均增产10公斤土肥小麦。.7斤,浅施2-3寸,只增产3寸.6斤。

  磷肥浅施,易停留在有效磷含量较高的表土中,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下层土壤则无法获得磷肥。作物在苗期只能从表面土壤中吸收磷肥,根系伸长后难以吸收利用。深度施用,有效磷含量低的下层土壤也能获得更多的磷肥,从而促进根系发育,充分发挥增产效益。西北农学院士肥组试验,5-6寸土层深施30斤磷肥,每斤磷肥增产小麦6寸.7斤;浅施于表面,只增产3斤.13斤。

  铵态氮肥,特别是碳酸氢核和氨,容易挥发性损失,应深度施用。其他氮肥品种也应深度施用。深度施用可使氮肥被土壤覆盖,防止挥发;铵可被土壤吸附,损失少;肥料分布在根系附近,便于作物吸收。深度施用稻田可使铵态氮处于缺氧环境中,防止硝酸流失或氮挥发。深度施用氮肥可采用以下方法:

  (1)基肥深度施用。碳酸氢铵或氨水可作为基肥深度施用。旱地与犁沟相结合,边施边耕;施肥和犁地后,稻田立即用浅水耙湿润。

  (2)施肥基础。小麦、玉米、谷子等作物,在水分较好的情况下,播种前应在种子下方或种子侧下方开沟或用简易农具集中条施用,使种子靠近肥料。

  (3)深度施用球肥。将碳酸氢铵与干细土(必要时可添加磷肥)混合,用造粒机干压成球肥,或直接将碳酸氢铵压成粒肥,然后深度施用。根据当地试验,球肥深度施用,肥料集中,肥料效果稳定,无论是在水田还是旱地,无论哪种作物可以增加产量。球肥肥效果慢,应注意早期施用,应随制、安装、使用,不得长期存放。

  (4)追肥沟或穴位施用。小麦、谷子、玉米、棉花等碳酸氢铵、氨和尿素应在沟或穴位施用后覆盖土壤。采用各种机具,将氮肥施入3英寸以下的土层。